生态美+人文美的匠心打造 “最美公路”赋能乡村共富的海曙探索

来源:火狐体育官网在线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16 17:03:48

  去宁波四明山,感受古村古树,一定不可以错过“网红公路”细北线公里的细北线(海曙段),途经茅镬村,能看到茅镬古树林公园的参天古树群,沿途一侧为山涧溪流或者悬崖,山体植被以银杏、红枫、樱花、竹子等植物为主,四季都是宜人风光。

  这条始建于1986年的山岭重丘四级公路,原本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,通行条件有限,安全等级不高,四明山区“1+4+6”路网布局规划实施后,结合公路山水元素、红色元素、产业元素等,现已打造成山区精品线路,其细岭至茅镬大桥段在今年更是入选浙江省“美丽农村路”生态宜居路主题案例,并获评优秀案例。

  如今,细北线、密北线、望童线、庄顶线等四条山区线因富有景观辨识度与产业提振度,而成为代表海曙特色的美丽农村公路。

  细北线的起点是细岭村,素有“秀美细岭”之称,有四明工委鄞慈县细岭联络处旧址,是我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,村内401洞天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战备设施,现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一路驱车而上,有华光台水库,站在观景台上可一览四明风光、满目青绿,道路中浙江第一古树村茅镬古树公园,树龄600年以上的大树令人目不暇接。

  “这条路是四明山区的景观带,一年四季风景各异,特别是深秋季节,古树公园落叶成堆,拍片效果绝佳。”海曙区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。因为串联的风景点比较多,“车游”的性价比最高,所以人气也最旺。每到周末,游客驾车前来打卡,络绎不绝,观景台旁抢个车位十分不易。

  望童线年初交工验收,起至广泽路,终于鄞县大道,全长约4.7公里,总投资约4784万元。这条路则连接着著名景区浙东大竹海,这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竹林集中地。

  路况决定着人气,望童线改造提质后,车流明显增多,去打卡观竹的游客成倍增长。即便如此,与密北线的下严古村相比,还不是很“红”,密北线的夏季,路上都是去消暑的游客,下严的树下、湖边和石滩上全部是人,来晚了连站的地方几乎都找不到。群峰夹峙,山清水秀,还有露营基地、杜岙咖啡馆、杜岙美术馆等艺术打卡点隐藏其中,使这个遗世独立的“宁波泸沽湖”愈发引人注目。“下严村本来很少有人来的,现在公路好了,古村逐渐被人知晓,村里的旅游业和农家乐越办越红火了。”村民张女士感慨道。

  庄顶线是省级“绿化美化精品道路”之一,总长13.6公里,经过提质、改造,路面拓宽至8米,串联起中坡山省级森林公园、浙东天池观顶湖、半山古村落等自然和人文景观。这条游线看点很多,特产也多,在游客纷纷涌入深山之时,当地的农产品也大量走出深山,风景吸引了游客,游客带火了特产。据统计,龙观乡全乡每年接待游客超150万,带动上千个就业岗位,民宿农家乐年产值超1200万元。同时,自然教育、绿色农产品、中草药等“生物多样性+”产业也在此不断蓬勃发展。

  风景美是大自然的馈赠,公路美则需要人不断匠心打造,而资金是“最美公路”的重要保障。

  2022年,海曙区投资4500万元实施密北线)段改造提升工程。该线.5公里,不仅对路面、基础设施做改造提升,还对周边路域环境同步实施美化。“密北线余年,为彻底改善公路路况,综合考虑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效益成本,并切实提升出行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,我们对路面进行‘白改黑’处理,对全线桥涵、边坡及挡墙、排水设施、安全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均进行了处理。”海曙区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。

  改造后,该线新增交通安全设施、景观小品、停车场、观景台以及公路服务站等附属设施,与沿线的水库观景台、勿忘亭、松岩寺、细岭村、下严村等特色节点深层次地融合,使这条章水镇通往四明山区的主要通道以高品质、高颜值入选2022年宁波十大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路。

  望童线)段的改造投入不低于密北线,因为这是四明山区规划“1+4+6”主干路网布局中“1”个大环和“4”个小环之一横街“绿色环”的重要组成,是浙东大竹海等重要旅游景点的通景路。这次改造提升段路面全部实现“白改黑”,路侧配套设施更新,配套雨水管道建设同步实施,在修路的同时解决了周边山区村镇的排水问题,能更好应对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。

  海曙区在农村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中形成了政府主抓、条块结合、各负其责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,将公路的改造提升与山水生态美丽公路相结合,一方面通过拓宽道路实施路面“白改黑”,有效提升道路通过性和路面平整度,另一方面在公路两侧融入人文景观元素,充分展示四明山区公路沿线山水生态资源和历史背景和文化优势,打造特色的生态景观道路。据悉,望童线、细夹线、细北线年进一步实施改造提升,进一步加快山区路网优化完善,助力周边居民出行。

  海曙区坚持“一路一方案”,通过结合各区域和公路不同的山水元素、红色元素、产业元素等,打造富有辨识度的公路驿站、公路小品和观景平台等,凸显公路“性格”与“特点”,初步形成了富有海曙特色的“山区、穿镇、景区、平原”四类“美丽经济交通走廊”模式。

  多年前,庄顶公路还只是一条普通山路,道路宽度仅为当前的一半,只能勉强容下两车交会,且路边山体边坡不稳固,安全风险隐患颇多。海曙区按照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要求,实施海曙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——大庄至观顶公路改造提升工程,总投资2500万元。该项目通过提高路况水平、完善道路服务管理上的水准、提高路域环境水平、提高人文特色及景观效应等环节改造,沿途同步配套公路驿站、观景平台、停车场等公路服务设施,将隐藏在山水之中的景点一一串起,安全等级得到很大提升。

  建好路,管好路,将“一路一策”与平安建设、数智管理等融合起来,这是海曙区在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中的创新。为了强化执法保护路产路权,海曙区交通部门先后协调建立公路治超、客运市场监管、交通治堵、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综合治理攻坚等多个领域的常态协调机制,及时反馈难点堵点,近两年内共新增开展道路安全攻坚、联合治超治限等多部门联合行动30余次,其中以治超为主的“利剑”“铁腕”等联合行动,累计查处超限车辆3406辆、卸载20563吨、罚款562万元,并通过部门函告等方式加强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信息共享,加强行业治理联动力和震慑力。

  “最美公路”的“智管”水平同样出色,海曙区建成投用的智慧交通指挥平台,打造公路“五网合一”智控体系,即以巡查监控网、固定监控网、日常巡查网、评测网以及考核网,全区公路“智建、智管、智养、智控”水平得到较大提升,体系建成后,及时处置密北线、细北线的隐患点位,增设临水临崖或高落差路段、设置钢护栏,全区道路安全攻坚成效明显。

  与此同时,实现检测、日常养护等市场化运作,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98.34%;公路桥梁落实“一桥一档”信息化管理,危桥隧处置率达到100%;全域推行“路长制”二维码,实现山区公路风险管控全覆盖。

  景美,路好,人多,为乡村产业振兴夯实了基础。海曙区交通部门紧扣“共同富裕”这个主题,以“四好农村路”为主线,开动脑筋,拉伸“交通+”服务链,以优化服务链来深化产业链,让四明山区的村民在家门口致富。

  路修好了,村民也富起来了,庄顶线的改造提升让龙观乡受益匪浅,多样化的旅游服务产品让龙观乡的经济实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。2020年,龙观乡在疫情影响下接待的游客量不降反升,首次突破100万人次,旅游收入7500余万元,而3年前的旅游人次仅35万,旅游收入2400万元。

  沿线旅游、生态农业资源借此发展,这个有着古道、鲜果、花海、香茗的山水之乡,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体验田园慢生活的游客,还兴办酒店、民宿、农家乐等旅游相关经营主体近50家,可提供400余间客房、近3000个餐位。庄顶公路起点处,总投资1.5亿美元的半山伴水度假村,引入海外“飞想探索公园”,更是为龙观乡户外运动旅游发展提供了项目基础。

  农村的“客货邮”与“四好农村路”同频共振、协同发展,海曙区交通部门联合多部门构建“客货邮”、“共富驿站”,组建高山助联体,在“四好农村路”的助推下,成功打通快递进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如今,慢慢的变多的村民学会了网购,乡村带货直播间不断涌现,优质农产品利用互联网旺销全国各地,城货下乡、山货进城、电商进村、快递入户在海曙区已全域实现。“邮驿合作”模式,将农村快递运输速度提升至1日1次,日均快递数量达150个。

  “交通+”可以有多种加法,只有锁定老百姓的需求才能玩出好的成果。海曙区通过对公路的运营,比如优化乡村公交和客运线路、加密乡村物流点与服务点等,稳定产业链供应链,加快人、物资等生产要素的流通。通过“点”串好“线”,客运通村率、公交一体化率达98%左右,城乡出行费用下降,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逐年提高。

  据了解,海曙区全区公路总里程945.19公里,其中农村公路里程821.34公里,占全区公路总里程86.9%,是宁波市高水平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重要主战场之一。近年来,全区通过强机制、重保障、快推进、显特色、严执法、增后劲、深融合,坚持“环境美、设施美、服务美、管理美、体验美”的“五美”标准,书写了“最美公路”赋能乡村共富的海曙探索。(来源:海曙区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)


最新文章
相关产品